使用移动硬盘制作本地git仓库

Xilong Yang
2021-06-27

在一个普通的日子,突然想到用闲置的移动硬盘做一个本地git仓库。简单的理了理思路,确定了几个步骤:

  1. 准备硬盘,比如分区与格式化。
  2. 自动挂载硬盘,实现即插即用。
  3. 使用硬盘托管代码。

于是放了一首歌,戴上耳机,哼着小曲开始了这次折腾。

制备硬盘

使用fdisk将这块硬盘上的分区全部删除,然后创建一个新的分区,具体步骤这里略过。

现在是时候格式化分区了,就决定是你了Ext4……等等,既然这个分区只是用来托管代码,为什么不试试没用过的文件系统呢?就决定是你了——Btrfs!

查阅了ArchWiki,Btrfs的介绍是这样的:

Btrfs 是一种新型的写时复制 (CoW) Linux 文件系统,已经并入内核主线。Btrfs 在设计实现高级功能的同时,着重于容错、修复以及易于管理。它由 Oracle, Red Hat, Fujitsu, Intel, SUSE, STRATO 等企业和开发者共同开发,Btrfs 以 GNU GPL 协议授权,同时也欢迎任何人的贡献。

经过了解,发现几个比较感兴趣的特点:

为了实现上述功能在挂载时需要添加两个参数:

compress=zstd:使用zstd算法启用自动压缩。

discard=async:使用SSD TRIM。

自动挂载

首先简单实现一个通过UUID挂载分区的脚本:

#! /bin/sh
# /usr/local/bin/mount_repo
# 挂载点
readonly target_dir="/mnt/Repo"
# 通过UUID获取分区名
label=`lsblk -f | grep 5398cf0b-266e-4874-a8e7-1ac903013b48 | grep -o -E sd..`
# 分区名存在则挂载,否则尝试卸载挂载点
if [ ${label} ]
then
    label="/dev/"${label}
    echo ${label}
    mkdir ${target_dir}
    mount -o compress=zstd,discard=async ${label} ${target_dir}
else
    echo "no device"
    umount ${target_dir}
    rmdir ${target_dir}
fi

现在我们有了通过指定UUID挂载分区的脚本了。问题是如何才能让硬盘插入时自动挂载呢?几经查询,发现了udev。

使用udev

ArchWiki对udev的介绍如下:

udev 是 Linux 内核的设备管理器。总的来说,它取代了 devfs 和 hotplug,负责管理 /dev 中的设备节点。同时,udev 也处理所有用户空间发生的硬件添加、删除事件,以及某些特定设备所需的固件加载。

与传统的顺序加载相比,udev 通过并行加载内核模块提供了潜在的性能优势。异步加载模块的方式也有一个天生的缺点:无法保证每次加载模块的顺序,如果机器具有多个块设备,那么它们的设备节点可能随机变化。例如如果有两个硬盘,/dev/sda 可能会随机变成/dev/sdb

当一个设备被添加或是移除时,udev会从kernel得知这个事件。然后遍历规则文件目录(默认在/etc/udev/rules.d)中的规则文件寻找匹配的规则,有就按规则处理,没有就作默认处理。

也就是说,我们可以通过编写规则文件的方式让udev在加载硬盘时进行挂载处理。

udev规则简介

udev规则文件中的一行就是一条规则,一条规则包括了匹配部分和动作部分,各部分通过逗号,分隔。具有如下形式:

cond1,cond2,cond3,...,action1, action2, action3

可以使用换行符\将一条规则分成几行编写。比如,对于以下规则:

KERNEL=="video[0-9]*" \
  , SUBSYSTEM=="video4linux" \
  , SUBSYSTEMS=="usb" \
  , ATTRS{idVendor}=="05a9" \
  , ATTRS{idProduct}=="4519" \
  , SYMLINK+="video-cam1"

编写自动挂载规则

根据这个例子,摸着石头过河,编写一个使用脚本自动挂载硬盘的规则:

KERNEL=="sd[a-z][0-9]" \
  , ACTION=="remove" \
  , ATTRS{idVendor}=="08e4" \
  , ATTRS{idProduct}=="01e8" \
  , RUN+="/usr/local/bin/mount_repo" 

KERNEL=="sd[a-z][0-9]" \
  , ACTION=="add" \
  , ATTRS{idVendor}=="08e4" \
  , ATTRS{idProduct}=="01e8" \
  , RUN+="/usr/local/bin/mount_repo"

使用udevadm control --reload重新加载规则。

到这里,非常开心地,我们掉进坑里了。这条规则可以运行,但mount命令会出错,导致并不能如预期那样工作。

然后才看见ArchWiki上这条警告:

警告: 要挂载可移动设备,请不要通过在 udev 规则中调用 mount 命令的方法。对 FUSE 文件系统将会导致 Transport endpoint not connected 错误。应代之以 udisks 以正确处理自动挂载。或者把挂载动作放在 udev 规则内部:

/usr/lib/systemd/system/systemd-udevd.service 复制到 /etc/systemd/system/systemd-udevd.service,将 MountFlags=slave 替换为 MountFlags=shared(来源)

Keep in mind though that udev is not intended to invoke long-running processes.

试图更改systemd-udevd.service,发现没效果。几经辗转,发现使用systemd可以解决这个问题。不再需要折腾systemd-udevd.service了。

首先创建一个service,repo.service:

[Unit]
Description=Mount Repository Device on /mnt/Repo

[Service]
Type=oneshot
RemainAfterExit=true
ExecStart=/usr/local/bin/mount_repo
ExecStop=/usr/local/bin/mount_repo

使用systemctl daemon-reload重新加载服务。

然后将规则文件改写为:

KERNEL=="sd[a-z][0-9]" \
  , ACTION=="remove" \
  , ATTRS{idVendor}=="08e4" \
  , ATTRS{idProduct}=="01e8" \
  , RUN+="/bin/systemctl stop repo.service" 

KERNEL=="sd[a-z][0-9]" \
  , ACTION=="add" \
  , ATTRS{idVendor}=="08e4" \
  , ATTRS{idProduct}=="01e8" \
  , RUN+="/bin/systemctl start repo.service"

使用udevadm control --reload重新加载规则。

到这里,自动挂载就可以正常工作了。

在硬盘上创建仓库

在使用git --bare init创建一个远程仓库:

cd /mnt/Repo
mkdir test.git
cd test.git
git --bare init

为本地git仓库添加这个远程仓库:

cd ~/someprojects
git remote add Repo /mnt/Repo/test.git
git push remote master

后记

这次的折腾算是记录一下与udev的初次接触。使用linux的过程中总能用到以为永远不会碰的工具,这也是linux的魅力所在吧。

autorenew
© 2019- Xilong Yang | CC BY-NC 4.0 | Powered by LaTeX.css, Prism, MathJax